嘉分概况

走近高校系列活动——2015年走进清华北大
更新时间:2016-02-29 00:00 浏览次数:0

11月26—11月30日,我校组织高一高二部分学生前往北京,开展了 “遨游神州,植梦中华”的实践活动,期间走访了清华北大两所名校、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国子监和中国日报社,还和清华附中的同龄学生进行对话。短短的5天,同学们满载着收获和感悟而归。以下几篇是部分学生在活动期间的感想片段。

 

再见水木清华

清华抖落一地残叶,画上冷艳的银装,迎我们到来。

清华游安排在我们一行人到达北京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赶到清华,让它带我们进入一位教授为本科生讲授物理的课堂。虽然我们没有完全听懂,但是却感受到了上课环境的亲切。阶梯式的环状教室前方有一只巨大的投影屏,宽阔的讲台两侧摆满了实验器材。教授的讲解细致入微,娓娓道来的授课方式打破了我们对大学教学的旧有看法。在我们看来,这就像是一个放大版的中学课堂,一间大教室中零散的坐着莘莘学子。他们每个人有足够的空间,在自己的一片领域中学习,静思。仔细看便不难发现,清华的学子都有着明显的共性:专注。这个课堂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亲切的大学环境,更重要的是一种学霸的学习状态。正是这种专注度和学习热情使他们跻身清华。如果我们能将其运用于我们的学习,它必将大大提高我怕们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清华校陈列史馆,游览了银装素裹的清华。清华中,一条河水蜿蜒而过。此时似冻非冻的河面倒映着磨砂般的残柳,,柳尖触在桥上的残雪上,桥边的老屋屋檐下还垂着一排冰柱。清华很大,冬日里却显得有些凄清,但北风吹落白雪,却吹不散这里浓浓的学霸气息。

这天下午,我们得到了清华在上海地区招生主任的接见。对清华的介绍除了常规的学术成就外,他还强调了清华食堂的伙食和菜式之精,宿舍楼条件之好,以及清华对体育的态度之看重,尤其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令我们印象深刻。之后,我们还与几位清华学子进行交流,了解了学生眼中的清华,还请教到了高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我们小组交流的是一位大四学姐,她不仅是广东省的状元,还是清华物理系的学生会主席。她强调学习的自主性,鼓励我们产生学习兴趣,以学为乐。我想,我们虽难以做到“以学为乐”,但至少可以在苦中寻乐,而这种快乐我是任何短暂的快乐所无法媲美的。

离开清华校园,我们步行前往高楼林立的清华科技园。这里是清华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而投资搭建的平台。大学生不论就读学校,只要有创业的灵感,都可以免费使用办公场地进行创业。同一领域,参观清华的第二日,我们又参观了清华小型科技创业展。这里汇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新人才和他们的优秀作品。这些大学生比科技园的创业者已多进了一步:他们已成功做出了产品并吸引了投资。

“创业”一词在我们眼中,曾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路,但通过此次参观,我们创业其实便如做课题一般,最重要的是灵感,并且要不惧一切困难将其实施。我们这一代学生的学习条件是前所未有的优越的,但我们缺少的是创新。我们连一个小小的质疑或是创意都不敢提出,更不敢于付诸行动。于是,勇气,创新的勇气,事件的勇气,成为了推动时代发展的动力,也是我们有责任追究的品质。

在不到两天的游览后,水木清华,已不仅仅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它以一个鲜活的形象填充在我们北京之行的记忆之中。

它,被有志之士的奋斗堆砌,见证流年似水;

它,被献身科研的精神铺盖,收获无边落木;

它端庄大气,长于理工质本清;

它景中蕴情,腹有诗书气自华。

高二5班 叶予倩

 

窥探北大之一叶

触目,黑小瓦映着红阁顶,苍劲的松伴着伸展的枝。这是北京大学,我们行程的第二站。见识过了北京的堵,提前出门的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停下脚步,在美丽的校园里边走边看。仰视,纵横交错的枝桠将头顶的视野密密地分割成许多缝隙;远观,修长的街道安静地延伸到瓦丛中的远处,载着自行车背上川流不息的学生们。我们脚踩和着金秋留痕的雪泥慢慢地走着,一所真正的名校,或许就是这样吧,处处都渗透着不温不火的人文气息。

一所学校,把她的人文风韵落款在了她的校园里,更落款在了每一个北大人的身上。

上午,我们有幸得到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兼副教务长李沉简教授的接见。在一间不大的教室里,李教授用极丰富,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向我们展示着北大的特色。教授风趣的表达,有缓处,也有急处,从从容容的演讲里可见其非一般的功底。最打动我的,是李教授做起演讲来投入的状态。情感激动处,他用夸张的肢体动作,配以变化的语调,让教室里每个人的心都被牢牢地抓住。《毛诗序》里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李教授只是北大人的一个缩影,无论是文科,或是理科、工科,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演讲,他们“手舞足蹈”的投入创造出了异于常人的价值,成就了超越常人的优秀。

同样投入的,还有北大的学生。中午,我们跟随者燕园讲解志愿者走过了北大的未名湖、博雅塔,走过红楼、图书馆。每至一处,我们都会停下,听志愿者娓娓道来它们所见证的历史。所有饱经沧桑而依旧伫立的学校大抵都是如此吧!她从历史中披星戴月地走出,在破坏中得到新生,每一代人都在它们的肌肤上烙下印记。从京师大学堂到闻名遐迩的高等学府;从德先生、赛先生的呼唤,到振兴中华的呐喊;从亨利墨菲的建筑设计,到符合原建筑风格的新修建,志愿者充实的史料准备让我们惊叹。老话常说“聪明的人,做一样,像一样。而我觉得,他们是选择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在全国最优秀的大学里学习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去深入地了解一所百年老校的历史,也需要花功夫,但他们选择不断地挑战自己,选择把做的每件事都做到最好。陪伴我们的那位志愿者在一个多小时的讲解过程中,没有卡壳的地方,也没有背书的味道,而是如长者般将一段段故事娓娓道来。我们可见他在幕后付出的努力。习惯优秀,还是习惯平庸,我们的选择会是什么呢?

半天的北大之旅很短,但它会在从今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激励、鼓舞我。

虽然,一位教授,一位学生不能代表北大的全部,毕竟这是一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园。但每一个北大人身上总印着北大的魂。我们,也是如此。

                                                         高一(1)班 盛玺澄

 

京之韵

秋末冬初,晚来风急。

四天的北京之旅以下车的那一瞬间扑面而来的寒气作为始点。

到了北京,才真正体会到毛主席笔下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入眼一片白雪皑皑,除了白色还是白色。路旁枝桠稀疏,却犹有点点绿意,那是萧瑟中透露出的不灭生机。

首先来到的是清华北大。或许是期待在作祟,或许是紧张在捣乱,或许是兴奋在作怪,总之刚得知要参观这两所无数学子魂牵梦绕的高校的我,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说不清是清华的荷塘月色棋高一着,还是北大的博雅未名略胜一筹。这两座百年老校,地处一条大道两侧,坐落于京城,跨过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仍屹立在世界之巅,宛如两只熠熠生辉的明珠。

距那天已过数日,但我仍记得初见北大时的那一抹惊艳。

清晨的北大,是沐浴在白雪之中的。晶莹的霜雪在绿叶之上含珠欲滴,流光溢彩。未名湖畔,博雅塔旁,我走过羊肠小道,穿过九曲长廊,沿河慢溯,平地轻跃,感受北大冬日的奇景。

但更让我倾心的是北大的教学理念。它培养的是多方面的人才,学生转系十分方便,学习更加的灵活。学校大幅度地压缩课堂时间,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因此北大校内近半数的学子都是双学位博士。

人生短暂,从小到大,我们生活、学习太过紧凑,以致难以有犯错的机会。一步一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然而,北大赋予他的学生“犯错”的机会。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自我搭配课程,以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他们无需害怕选择错误,只需尽情的尝试,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真正所爱和真正所长的东西。

时光飞逝,转眼已经到近尾声。

上午先去了孔庙和国子监。孔子一生传教广泛,游历诸国,而为后世多敬仰,尊为至圣。孔庙遍布全国,尤以北京的孔庙最为正式。在孔庙里,我详细地阅读了孔子颠沛流离的一生,为传扬其思想而漂泊不定,虽然其在世时并未受到大多诸侯将相的采纳,但他对中国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也,其孰能讥之乎?

从持敬门穿过,便可直接到达国子监。

辟雍内皇帝的宝座,金碧辉煌,至今我还能感受到那直逼人心的威严之气。皇帝重视教育,即社会风气崇尚文化。士人们在这里读书、辩论、听课、学习, 聚集了天下学子之领袖,集大成者于一身。当年,多少人以“货于帝王家”为终身目标,以进入国子监为无上荣耀,而寒窗数十年,以考功名,为生民立命。而今我们学习资源如此丰富,学习渠道如此广泛,学习条件如此优越,学习目标如此多元,不该因为占有这些优势之处反而放弃了从前学子学习的勤奋与专一的品质。

四天行程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当国家博物馆莫属。独一无二的后母戊鼎,精巧绝伦的菩萨像,以及各朝各代的铜钱,充满了古色古香的神秘气息,令人难以撤离目光。身旁有知识丰富的历史老师为我们解释,还有志愿者进行解说,虽然因为时间关系只参观了一层楼,但是比起走马观花的游览,有着更深刻的意义。我暗自下决定,有生之年,一定要再来一次,认认真真地将所有内容都看一遍,以慰今日之遗憾。

进入火车站之前,我最后一次回头,再看看这座古城。风依旧凛冽,寒气依旧逼人,就如初见时一般,安静的样子。它走过了无数的岁月,承载了无数的历史,在有限的越来越遥远的过去,和无限的越来越接近的未来中,不断延长,终是看不到尽头。

                                 高二2班    缪子珺

且行且学的北京之旅

    伴着冬日的初雪,我们交大附中嘉定分校的一行33人来到了北京展开了为期五天的清北交流游。这一行中,我们听了清华物理系教授安宇的一节生动的物理课、与北大上海招生官李沉简教授进行深入了解与交流、参观了国子监、国家博物馆以及中国最权威的英语报纸China Daily的编辑工作室及印刷厂。

    正如刘骁老师所说,这一行我们是去吃苦、学习的,在拜访的过程中,我并没有一味地把它视作旅游,更多的是尝试思考,将所见所闻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当老师让我谈一谈关于一行中对英语学习的收获与想法,我便产生了如此的思考:

    其实,我一直觉得,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兴趣,李沉简教授其实在于我们的谈话过程中也极其强调大学选择专业“兴趣”的重要性,一个人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才能在这个方面走得更远。从小到大,我一直对英语保留着一份执念和热情,这种热爱支撑着我、促进着我,让我在闲暇时间会看看英语书、欣赏英语电影,会警戒着我时刻注意身边的英语词汇,‘You love what you‘re good at and you‘re good at what you love.‘ 我认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不管是针对英语本身而言还是针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喜欢,毕竟“你可以有众多科目中你最喜欢的一门但不可以在众多科目中有你最厌恶的一门。”有了兴趣,大家自然而然会在课余时间对英语多做一些拓展与加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需要时间与积累的,兴趣带来的就是长时间的坚持积累与巩固,相信多多少少是会对同学们的能力有帮助与提高的。当然,学习不能说的太功利,可以说,对于任何知识的输入,兴趣的确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地、更长久掌握与运用。

    其次,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国子监和中国日报社的过程中,我还意识到学习语言需要注意细节且严谨。在国子监自行游览解散的时候,刘骁老师提醒了我们一句“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里的英语解释,很有意义的。”,我认为注意身边的英语细节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国子监中对孔子的介绍还是国家博物馆针对各类文物时代的介绍,这些英语都是相当权威且实用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多多少少应该知道一些“英文版”的中国文化,以后可以向外人介绍。打个比方,如我,在国际博物馆的游览过程中就学会了commodity economy(商品经济)和denomination(面额)这个两个词。要说英语需要注意细节且严谨从另一个方面就可以从China Daily的参观中得出,经过与编辑们的交流,我们都深刻地意识到制作报纸、编写平日里我们阅读的英语文章所需的精力与严谨。供给学生阅读的文章不允许有一丝语法、拼写差错,难度也应该与我们的英语水平相同,那么我们不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英语学习,平日做作业是否有做到一丝不苟,不容错误呢。我相信,对待英语学习用心静心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与必备条件。

    总得来说,我对英语方面的收获就是热爱与严谨两点。有的人说英语在当今一年两考制度下并不重要,在我看来,英语应当变得“空前“重要,它决定着你考几类大学更能提供你在未来求职、演讲都各类公共场合展现能力的机会,在这次行程之后,当拜访完清华北大、China Daily之后,我更是意识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与当今社会人们心中英语所在的地位之高。

其实不单单是英语,热爱与严谨应当是我们对任何知识、甚至对待生活应持有的态度,愿自己在新的起点重新要求自己,改变对学习的态度与看法,树立更好的学业观、更远的目标。

高一3班 贾思玥

 

尾声

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秉承着交大“饮水思源”的校训,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平台。而“理想教育”是我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活动虽只有短短5日,但中国第一学府之行,就像在学生们心中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引导他们思考,激发大家的潜能。相信他们通过努力奋斗,定能在各自的人生路上实现理想,终结出成功之果。

学生处

2015.12月10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11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