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2019学年度课程计划
更新时间:2019-09-07 15:00 浏览次数:0

【背景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坐落于嘉定新城,是一所由上海市教委、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50亩,拥有先进的教学实验楼、创新实验室、专用教室、图书馆、多功能厅、游泳馆、篮球馆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温馨舒适的各类生活设施。

嘉定分校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办学,和交大附中本部实行“一体化”运作,即教育资源共享,教学管理方法同步,整体综合联动。学校践行嘉定“品质教育”的要求,坚守“思源致远,创生卓越”的办学理念,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切入点,形成“科技与人文并举”的办学特色,探索“学校与社会、高中和初中、高中和高校”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

学校在招生方面享受“四校”待遇,60%的学生通过自招生选拔录取,40%的学生以“零志愿”或“一志愿”从全市招收。为迎接上海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适应新高考改革3+3选科的模式,分校从高二起实行走班和小班化教学,今年高一五个班,高二高三各6个班级,共计学生568人次2017年起设置英才实验班和交大科创班2个特色班,力争在高端人才培养上有辉煌成就!

学校教师队伍总体学历层次高,60%以上为博士、硕士,40%曾评为区学科新星、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另外交大附中本部还全职派若干骨干教师到分校工作。创办年来,已经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综合实力雄厚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学校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约800名学生参加了高考,历年高考一本率100%,其中9人考入清华北大,2016届毕业生陈宇超以555的高分名列上海市理科第二名。新高考以来400多名学生中159人考入交大复旦,2019届双一流录取率84%,自高校开展综合评价以来,我校年年综合评价录取率均居上海市前列,2019年综评录取率99.3%。同时学校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生多次在“DI创新思维”、“世界头脑奥林匹克”等科创类的国际、国内各级比赛和学科类的各级比赛获得佳绩,连续两年有两名学生获得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分校获得了上海市DI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活动模范学校,全国“头脑奥林匹克”特色学校、上海市高中生生涯辅导试点项目学校等称号。

优势与不足分析

   学校位于全新的嘉定新城,交通便利,周围环境相对比较安宁,没有各种喧嚣的商圈和娱乐场所,是适合学生潜心学习的好地方。

   学校规模不大,致力实施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高考新政实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带给我们国际化的视野,学校提出“科技与人文并举”的办学特色,我们的科技创新课程紧跟时代。

   从教师队伍建设来看,师资队伍结构相对合理,建校几年来涌现了一批特级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以及学科带头人,教师爱岗敬业,勤勉努力,学校全方位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科学实施高端教师、中青年教师、年轻教师成长发展规划,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一批中青年教师求真务实,有冲劲,有目标,有发展潜能。

学校的硬件设备新,上级部门投入大,各类创新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的建设促进了各类课程的开发实施,有利于课程建设、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整合研究。

学生来自全市各区县,生源质量较好,目标高远,眼界开阔,能力强,家委会积极支持学校工作,家校沟通共同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施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区马陆镇白银社区等也为学校提供了各类学生课程实施、社会实践的平台和指导资源。

随着班级人数的扩增和选课走班的实施,学校可能面临师资力量紧缺问题

往年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反思

1.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

学校严格遵守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即课程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要求,开足开齐各科课程。

面向全体学生,以分科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的形式设置课程,高质量开设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课程丰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使现代课程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基础型课程着眼于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和提升学科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科学习的兴趣、信心和毅力,确保满足全体学生的选科需求。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发展的个性需要,兼顾学科类和活动实验类,与我校“科技与人文并举”的特色相匹配,将科技教育特色融入整个学校的拓展课课程体系之中,其中有很多体育类、实验类课程。

研究型课程主要着眼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进一步推进课题式研究型课程建设,充分利用“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创新实验室”,搭建学生主动进行科学实验,尤其是自主创新探索研究的平台。

2. 基于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特色课程

构建了内容丰富、类别多元的校本特色课程,努力为学生发展创设平台,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成长。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课程、人文拓展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大学先修课程、高校虚拟课程、学科特长课程。

科技创新课程:STEM课程、F1,物联网,OM,课题研究等,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培养模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基本旨趣,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分享与资源整合,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专业化成长,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面试新世纪的教师理念。

 3. 规范课程管理,推动课程实施

在教学和课程管理上,我校和交大附中实行一体化操作,教学管理同步。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不断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学校先后制定了系列教育教学制度,如《交大附中嘉定分校课程管理办法》、《交大附中嘉定分校校本课程管理办法》、《交大附中嘉定分校选修课管理制度》、《交大附中嘉定分校社团课管理办法》等,从制度上确保教学管理有据可依,有条不紊,保证课程开发与管理工作更科学、规范、有序,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科学制定课程计划,采取了课程管理的扁平化措施和课程管理的信息化探索。

4.分工明确,保障有力

为保证学校课程的实施,学校明确管理职责: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课程目标】

1.课程总目标:

多元化,多选择,重综合的课程体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品德高尚,自觉顽强,身心和谐,志存高远,综合发展,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维,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端人才。

年级课程目标:

高一年级:学习各学科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识别和筛选信息,思考并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和进行初步研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高二年级:深入、专业地学习各学科知识,主动获取、选择、判断、组合、加工信息;应用已有知识分析背景资料,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具体研究,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高三年级:用思辨的眼光观察事物,深入社会,学以致用;从多角度综合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勇于向权威挑战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以及解决高端课题的能力。

【课程结构】

1、 课程构成

1.png

其中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实施如下:

高一年级

2.png


高二年级

3.png


高三年级

4.png

2研究型课程结构

5.png

33CSAP五大课程链:

五大课程链是指品德养成与人格发展课程,社会文化与人文精神课程,科学素养与创新研究课程,艺体修养与审美情趣课程,社会体验与生涯规划课程。目的是为了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类素养。

具体如下表:

6.png

【课程实施】

(一) 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为更好地促进实施基础型课程,学校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制定三年规划,制定阶段性教学计划,在依托交大附中本部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教学研究,研究分校学情,制定课堂教学方案,学校邀请上海市著名专家和特级教师,为我们传经送宝,指导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教法,确定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对学生进行作业问卷调查,并反馈给教师,加强对校本作业的深入研究,建立完整科学合理的作业体系,编写校本化作业。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校三级各类教学比赛和教案比赛,让教师不断锻炼、改进、提升。

1.借助外力:邀请上海市各学科特级教师和专家,为教师进行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督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宝贵意见。各学科在专家指导下和本部教师合作研究并细化课程标准,制定整体规划和阶段计划,实现三个年级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实施。

2.形成合力:各教研组积极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和质量分析。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资源,研究每一堂课的目标和教法,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反思课程目标的达成等,倡导“有效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品质。本学高一年级语文、政治、历史学科将使用新教材。学校将从师资安排、课时安排、教研组活动等多方面做好保障工作。组织相关学科老师认真研究学习课程标准,注重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实践,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对老师的听课以及相关教案的检查。了解学生对新教材授课的反馈。

3.提升实力:每个教师加强培训,全体语文、政治、历史任教教师参加区级以上新教材培训。不断学习,每个学生也学会反思,善于总结,各自不断改善自己的教或学。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和教书育人的能力。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推进评价力: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导向功能,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和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完善,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每个备课组一学年有命题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试题讲评教案、试卷质量分析。促进学生开展有效科学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 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开设丰富的拓展型选修课,并将科技教育特色融入整个学校的拓展课课程体系之中。

1、内容要丰富,不断开发,形成多元的校本拓展课程。

课程类型要有学科补缺型、学科竞赛型、实验探究类、体艺类的课程、综合拓展型和研究探索型等课程,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学科补缺类侧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道授业,学科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竞赛类注重难度的提升,兼顾高校招生的需要,侧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与高阶思维的培养。实验类注意趣味性,体艺类多样化。

2、形式要多样,以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如讲座、参观、研讨、辩论、表演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加新颖更加丰富的拓展课程。拓展型课程有着广阔的空间、丰富的内容、多变的形式,它的开设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留下极为广阔的空间,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视野上和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发展有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目的是拓宽教材的容量,丰富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设置长选修和短选修两种课制,长选修的课制为一学期,适用于已对该选修课有深入了解并确定能为自己的兴趣发展或特产发挥有积极作用的情况,短选修的课制为一个月,学生可以在一学期选择二门短选修的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拓展型课程的领域,若所选课程不适合自身情况,也利于学生及时调整拓展型课程的选择。

4、考核办法:由教务处依据申报完成情况、课程文本、学生问卷和学生作业呈现方式等内容考核并评定等第;每学期评出优秀课程。

(三) 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是学生在学术指导老师与课程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内分多个课程。每位学生修习的时间为三个学年,每周一学时。    

本学年,研究型课程完成“研究型课程导学手册”的设计并印制。分年级要求是:

高一结合各学科长作业设计,开展以学科老师为主课题引领的基础型课程。充分发挥我校各学校老师优势、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选择并参与完成,在过程中体会、了解课题研究的过程与基本方法,并逐步明确自己的课题方向,形成自己的课题。

高二年级以课题研究(问题探索、调查研究、实验、数据分析以及论文撰写)为主,涉及学科项目课程、创新实践课程。高一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个人的研究型课题,针对我校带课题教师专长,进行导师选择、开展研究型课程分科教学。每位导师人数尽量不超20人、个人项目开展。小班化教学,更有针对性,可以盯紧学生,更好的掌握每位学生的课题进度与质量。组织参加高校夏令营,让学生与大学教授互动,享用大学先进设施,开展课题研究,确保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得到有效指导。落实好学生参加创新大赛、明科等学生的赛前论文、面试辅导工作,聘请专家指导等活动。

高三年级引导学生形成《研究型学习报告》、完成综合测评系统《研究型学习报告》的填报、上传与审核工作。列出填报进度表和填报流程;指导学生梳理参加的科技活动、取得的创造发明和专利、获奖等;指导教师完成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和评语撰写。

整个研究型课程以“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实践体验+展示反馈”为路线,由“课题式学习”与“创客实践”合力,通过大赛实践激发课题思路、为课题提供技术支撑,而课题又推动实践深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激发,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升学生的科创素养。

1.研究型课程内容

7.png

2.2019学年研究型课程实施进度:

8.png

9.png

【课程评价】

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的评价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大纲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以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为此下一轮应当如何改革等。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考试完以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评价主体分为学校管理者(包括主管部门)和学生。主管部门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评价,学生根据教师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测评。

评价依据:

1、教学态度(遵守教学常规;备课认真,教学资料、教具准备充分;进教室不带手机)

2、教学语言和板书(教学语言规范、准确、洪亮、有激情;板书清晰、有条理。体育、技艺类学科以正确的示范动作等替代板书要求)

3、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明确,重点突出;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观点正确,正面引导)

4、课堂教学效益(教学内容充实,容量、节奏适当;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听课有收获)

5、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善于营造课堂学习气氛;敢抓善管,及时指出课堂上的不良行为,督促改正;课堂纪律生动活泼)

6.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根据教学需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出发,恰当有效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能进行探究性教学,善于启发思维,培养学科兴趣和问题意识,注重知识的应用;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理化生等注重实验教学)

7、布置、批改作业的质与量(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需要合理布置作业,作业有质量,数量适当;认真批改作业,批改率高;重视反馈指导)

8、对有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的关心(富有爱心、耐心,关注全体学生,认真辅导答疑)

9、仪态风范(注重个人修养和行为示范;仪态稳重端庄,和蔼可亲;衣着得体)

10、请给出你对老师教学能力的总体评价

【课程管理与保障】

1、为保证学校课程的实施,学校明确管理职责: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分管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教务处主要负责执行问题,各教研组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校长除负责决策外,分管不同的教研组,负责检查教案,反馈教师测评,听课等。教务处(学生处)主(兼)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按照学校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安排。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以聚焦课堂为主线,关注教学各环节,落实各环节的达标标准,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通过课题引领,主题研究,同伴互助,落实三类课程的实施和开发。所有科目均须备课并体现书面教案再上课,可参考其他教师已有的教案,但必须体现个性。

    2、学校聘请高校、交大附中、以及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科所领导来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考核时酌情考虑工作实绩。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总之,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工作的起点与基点,更加重要的是实施,我们将积累经验,逐年完善与积淀,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课程,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不仅是为了适应各高校自主招生的需求,更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11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