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课程方案及实施办法
更新时间:2018-12-07 00:00 浏览次数: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课程方案及实施办法

2018年9月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招生考试制度和高考综合素质测评改革为背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使现代课程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

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学习力得到提升,围绕理想信念自觉、顽强、科学地学习,成为理想远大、作风朴实,潜质丰厚,个性和谐的高中学生。

(二)教师成长目标:

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师表形象,弘扬敬业爱生、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崇高师德。自觉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厚实专业知识,调整智能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提升科研能力;在学校发展愿景的统领下,发展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能适应并推动学校和谐发展,使之成为市特色高中的学者型师资队伍。

(三)课程发展目标:

我校的课程建设以构建“知行合一、文理交融”的教学特色主题,以“实践——习得”为主线、以“体验——升华”为重心,以“激活热情——增强责任”为根本,以课堂教学和校内外社会实践为基本途径,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拓展性知识与能力、研究性知识与能力在实践基础上的内在综合为目标,为不断提升学生知识获得学习经历品质的质量,建构内容先进、结构完善的学校课程基本框架。

三、设置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整合校园素质教育因素,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三)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四、三类课程及特色课程的设置 

上海二期课改在课程结构上强调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要求,我校以分科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的形式设置课程;努力构建以功能型课程为主干的多维度的课程结构,主要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一、基础型课程体现国家对所有学生的最基本要求。着眼于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和提升学科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科学习的兴趣、信心和毅力。缩减每周的总课时,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证。

二、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开设丰富的拓展型选修课,并将科技教育特色融入整个学校的拓展课课程体系之中,每周拓展型课程共计5课时。

三、研究型课程主要着眼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进一步推进课题式研究型课程建设,充分利用“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创新实验室”,搭建学生主动进行科学实验,尤其是自主创新探索研究的平台。

四、科创特色课程设置

针对高考综合素质测评改革,学生需完成《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结合我校研究性课程安排进行原有方案的修改。

 

五、课程实施办法

(一)基础型课程的有效性建设

“以学生发展为本” 理念的落实,需要以学校课程为重要载体。学校课程不仅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为学生自主创新、综合发展、追求卓越,提供学习亲历过程及其获得的技术支持。

按照课程标准,基础型课程主要设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及社会科学、技术、体育、艺术等学科,课时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为每周3节,物理、化学为每周2节,政治2节,历史2节,生物1节、信息科技(计算机)2节,音乐1节,美术1节,体育3节,劳动技术1节。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对基础型课程进行再生和重组,编制主要学科的适合学生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教案与习题,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严格遵守课程计划,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2、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鼓励、引导教师实行课程开发,做好针对分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的编和完善工作。对高一年级的教材进行整合,制定初高中的衔接教材,以符合本校学生实际。高二年级重点落实基础部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强化探究性实验教学,形成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做好高二年级的教学工作,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二年级开设自主性选修和拓展型选修课程。高三年级重点形成学生学习各学科的思维方式,教师以形成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教法和教案。

3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加大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导向功能,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和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完善,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开展有效科学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拓展型课程的系统化建设

在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中,分校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加强中小学课程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文件,加大建立和健全课程管理的组织系统和评价系统,打造特色学科,办出更为优质的教育,扩大社会影响力,促成学校向高位发展。

学校补充了限定性选修课。这部分即拓展型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的部分必修课程。

拓展型课程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因为我校学生其学习能力较强,所有学生普遍需要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深化强化上得到加强,所以我校的拓展型课程分化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演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课程的必修课程,另一部分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自选的选修课2节。此外还有班会和晨会课各1节。

拓展型课程(14节)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选修课

班会、晨会

2节

2节

2节

1节

1节

4节

2节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体现出三大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课制完善。

 课程类型有学科补缺型、学科竞赛型、实验探究类、体艺类的课程、综合拓展型和研究探索型的课程。

 我校的选修课内容丰富多彩,涵盖面广。学科补缺类如语文学科的高中语文学科基本知识、古诗词鉴赏、高中语文阅读知识精讲等。数学学科如高一数学理解与训练、数学思想与方法指导,高一数学竞赛辅导。英语如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化学实验探究与创新、化学高阶思维培养、化学实验探究与创新。物理学科如物理前沿研究中的有趣现象、物理学科素养体验;生物学科如高中分子生物实验探究,近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学科竞赛类如信息学竞赛、化学竞赛、化学奥赛辅导、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物理实验竞赛,体艺类如育心篮球社、乒乓球、推拿保健、等。这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选择空间,更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

我校的选修课形式多样,主要体现在高二的选修课改革上,我校高二的选修课采用了拓展讲座选修课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加新颖更加丰富的选修课程。讲座型选修课有着广阔的空间、丰富的内容、多变的形式,它的开设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留下极为广阔的空间,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拓展讲座分为聘请专家讲座等形式,大教授走进小课堂,我们聘请校外著名学者和教授到我校开展系列讲座, 包括致远讲坛和大学通识课程先修。每逢单周有两节课的讲座时间,在同一时间开设不同研究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三大领域)的专题讲座,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自由参加,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在三大领域内做出选择。大教授为高中生做学术报告,主要是在视野上和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发展有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目的是拓宽教材的容量,丰富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校在拓展型课程的课制安排上一改以往一次性选定的模式,设置了长选修和短选修两种课制,长选修的课制为一学期,适用于已对该选修课有深入了解并确定能为自己的兴趣发展或特产发挥有积极作用的情况,短选修的课制为一个月,学生可以在一学期选择二门短选修的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拓展型课程的领域,若所选课程不适合自身情况,也利于学生及时调整拓展型课程的选择。

(三)研究性课程的探索

  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总的指导思想是:构建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适度平衡的课程体系;依托交通大学和社会力量,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加强探究性学习、重视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专业兴趣、重视教学的个性化;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科学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规划人生职业理想。

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校将持续地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构建一个基础厚实、开放度高、选择性广的学校课程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我校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拟在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大背景下进行教与学,在高选择性和现代性的课程设置前提下进行教与学,在各学科结合交融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进行教与学。

目前研究性科创课程共分为三大版块:

时段

课程内容

高一上

头脑创意课程、STEM课程(研究方案设计、背景研究)

高一下

STEM课程(实验记录、统计推论、论文撰写、项目展示)、《市小研究员》报名

高二上

STEM课程(论文深化、参加竞赛)、动手实践课程

 

学生分布

课程层次

全体

头脑创意课程、STEM课程(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动手实践课程

部分

STEM课程(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动手实践课程

研究性科创课程设计思路:

结合《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创新大赛时间节点及我校学生开展课题的情况为了尽早启动研究性课程开展拟设计在高一第一学期启动STEM课程,延续到高一第二学期以及部分参加比赛的学生到高二第一学期结束。

六、课程的管理:

(一)明确管理职责: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1.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中层组织主要负责执行问题。基层组织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校长室明确各部门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对各部门在课程管理流程进行监管。各部门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验。
   2.教务处(学生处)主(兼)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按照学校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安排。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3.学校聘请高校、交大附中、以及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科所领导来校指导工作。

 4.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按工作实绩进行奖励。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二)规范常规管理

1、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以聚焦课堂为主线,关注教学各环节,落实各环节的达标标准,。

2、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通过课题引领,主题研究,同伴互助,落实三类课程的实施和开发。

(三)加强目标管理

1、所有科目均须备课并体现书面教案再上课,可参考其他教师已有的教案,但必须体现个性。

2、备课时数以一学期应有课时计算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七、课程评价:

以发展性评价为引导,建立、完善以教师、学生为主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课程的目标。

(一)学生评价

1、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学习成绩等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须努力”、记录,提倡鼓励性评价。

2、拓展型课程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并作考勤评价记录,最后以学分形式对学生记录。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评比等形式展示,并做记载。

(二)教师评价

1、教师教学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务处通过定期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

4、任课教师设计“过程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以学分等作为最后的评价结果。

5、鼓励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注意积累,开展研究,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总之,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工作的起点与基点,更加重要的是实施,我们将积累经验,逐年完善与积淀,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课程,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不仅是为了适应各高校自主招生的需求,更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高校自主招生对人才的要求不拘一格,对学生的考察涵盖面广,重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就不但需要学生具备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这就引导高中教育教学重视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方面的转化,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1193号